(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7月28据新华社消息,近日,住建部部长倪虹召开企业座谈会,就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
住建部明确楼市调控方向:要继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态势,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交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夜之间,楼市多军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各种利好的文章和内容,都等不到天亮,就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当然,这样的情绪和表现,可以理解,从房地产行业一线工作者,以及结合对经济环境,以及身边的圈子的观察,楼市多军群体,在过去的几年里面,确实太难了。
说被现实毒打教育都是轻的,简直是被市场和行情吊起来反复鞭挞,教做人,苦不堪言。
好不容易出现了足够份量,具有确定性的国家表态和相应表达,还不得跳起来欢呼一把?
一边是已经形成了“需要提高民众可支配收入才能扩大消费”这个基本判断,一边是就业率白纸黑字的披露,一边是零工化人群的显著扩大;
另一边呢,是鼓励购房、换房加杠杆政策的快速形成,对存量房贷压力的不减轻,以及,地产中介们一大早就在网上开始帮助论证住建新政的合理性,比如:一线还有不少高收入人群蜗居,他们改善住房的需求十分旺盛。
“既然有钱,为什么消费不行呢?看来还是因为房贷压力不够”,大概是这个逻辑吧。
很明显,2023年的当下,国家高级别的鼓励和利好信号,要放到当下的经济环境语境里面去看,才有意义。
这不是泼冷水,这是实事求是,这是理性的科学发展观。一拥而上,一哄而散,放在经济上行周期没问题,但是当下的情况,明显不是多军们一厢情愿的那个环境了。
不悲观看空,也不会无脑唱多,这篇文章,就将为各位读者朋友,详细,完整的梳理解读最新国家住建部关于楼市的最新利好表态内容和动向,结合现实,挖掘表象之下的几个重要本质,并对接下来,中国楼市的几个可能走向,进行有依有据的深入讨论和研判。
不得不说,三年疫情以来,中国楼市在消息面和政策面上,实在是压抑了太长一段时间。
但是压抑,并不能代表有些东西就消失了,这一次国家住建部的最新表态,着实唤醒和激发一些心态和期盼的躁动。
之所以,说不同寻常,是内容上的表述,力度幅度都很够看,甚至有画风转变的味道。
而说罕见,那就是这个动向和内容公布的时间了,差不多在7月27日接近0点的时候,这个时候,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和公务机关,都应该是休息时间吧?
一众头部,官方媒体,大半夜还在加班加点,发布信息,这是平常能随便看到的事儿?
所以,这一次住建部的表态,很有看头,也值得详细展开来给大家做一个内容梳理解读。
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倪虹部长召开企业座谈会,就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企业进行深入交流。
要继续巩固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态势,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进一步落实好降低购买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换购税费减免、个人住房贷款“认房不用认贷”等政策措施;继续做好保交楼工作,加快项目建设交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接下来一些城市,首付可能会从3成降成2成,新增贷款利率还有可能继续降低。对于楼市增量刺激来说,这绝对是正向鼓励利好,一个是门槛降低,一个是贷款成本降低,省出来的,不就是赚到,能赚到,不就有刺激效应了?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最后一点,认房不认贷的说法,但是没有具体指明范围,是全国范围?还是除一线外?怎么推?效率如何?都属于模糊地带。
不过只要有认房不认贷这句话,实际上就能给楼市多军足够去制造预期,炮制内容的想象力和空间了。
这也好理解,住建部管新房和楼市调控,政策,特别是涉及利益利润分配的,还是央妈说了算,越俎代庖,是大忌。
所以,很多自媒体会在这里混淆概念,夸大信号,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表达也牵强附会加进去,如果有这个行为,不用怀疑,不是这些人不专业,也不是什么弄错了,就是故意的,靠炒房吃饭,不会玩点文字花样,不会画饼忽悠,玩什么?
总的来说,住建部的最新表态,从消息面和政策态度上面来看,对于当下楼市低迷的情况而言,绝对是一个明确的鼓励表达和利好信号,这没有什么争议。
信号利好就是利好,但是具体能发挥多大的效果和后劲,还需要结合时代,环境,还有现实去看。
2 结合现实,梳理主线:究竟是真利好,还是仅仅只是契合国家意志的又一次“预期管理”?
国家住建部最新表态的内容分析到位,主线思路也说清楚了,利好表达没有争议,但是具体效果,当然不是各路自媒体和楼市多军想当然,自以为是的没出ICU,就想着直奔夜总会,大酒喝起来的行情爆发。
还是要回到现实来看,特别是这么一句关键所在:“抛开剂量谈疗效就是耍流氓”。
一个是房价能不能合理下调避而不谈,取而代之的是降低首付比例,降低首套房利率。
很明显,住建部想要保房价,挖掘原本不具备购房能力的群体进场接盘(降低购房门槛)提供增量支持,意图明显;
另一个,就是已经购房,但是房贷利率踩在了最高点的群体,似乎并没有在住建部这一轮楼市鼓励的考虑范围内。
说到底,其实明面上看到的这一次住建部释放正向鼓励利好,还是延续了中国房地产经济过去的那一套“夜壶”逻辑:一些口子松一松,一些门槛降一降,总是会有人前仆后继,积极买房的。
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要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还是用老办法,老思维,挖存量,来迎合国家意志和顶层设计的市场判断,这样的动向,哪怕是利好多军,恐怕也要打个问号。
而且,作为中国最大的资产市场,每一轮行情,其实都不是依靠一个简单的表态和政策就能实现的。
2008年,是国家4万亿大水漫灌,增量钞票集中在楼市产生的货币效应,有了那一波房价飙升表现;
2016年,和2023年当下很像,也是国家通过货币化安置,大拆大建,以及全力支持,才有了新一轮的楼市火爆。
2023年当下,国家的表态其实已经把现实研判清楚了,稳字当头的基调也定下了,住建部这一次的利好表态,总显得有些突兀和矛盾。
当然,对市场信心和预期的修复和重新建立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说政策力度和预期效果,显然,剂量不够。
就还是以楼市多军的角度来看,关于住建部这次态度释放,很多利益关联的群体情绪躁动,喧嚣炒作,其实都是表象,就问这么一句,真的如住建部领导的意思进行市场刺激,这些群体究竟是自己下场买房,继续坚定看多,还是只是想造个势,忽悠点认知不足的群体进场接盘?
特别是一线的多军,购房资格放给你们,你们不用玩那些拆借腾挪的套路,从自己的口袋里面掏钱去“抄底”买房,你们会不会买?你们有没有钱买?你们买不买得起?
哎,关键矛盾就出来了:楼市万般利好,国家各种鼓励,如果依然低迷,会不会有一种可能,是真实购买力和需求群体,和房价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了呢?
抛开剂量谈疗效,就是耍流氓,利好是利好,也要看有没有资格享受到,中国楼市和房价的当下问题,早就不局限于楼市本身了,收入增长缺乏信心和预期,购买力和房价之间的割裂,存量房贷没有赚钱效应,三个关键矛盾,需要猛药,狠药,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透过表象看本质,并不复杂,换一个角度来看,住建部的这次表态和发声,完全可以看作管理层面不想用药(付出实际成本),但是又想对信心和预期进行干预的一次预期管理工作。
至少,让一些长期被压抑的楼市多军,跳出来配合造造势,暖暖场,提振和撩拨一下低迷的市场和一些投机群体心中的躁动也好。
开发商有没有动静?市场的房地产板块有没有持续暴涨?楼市和房价有没有明显的躁动和反应?
3 趋势研判:住建部利好表态以后,接下来,中国楼市将产生哪些变化和发展?
从本质出发,不吹不黑,住建部在7月27日这一次最新的利好表态,有两个重要的本质需要看清:
1,这当然是一次非常好的政策实验,它可以最终验证出民间到底还有多强的意愿通过自我加压来为其他群体“分忧”。
2,真正的关键,要看“认房不认贷”这个政策放松,具体的落实情况,范围,还有效率。
客观来说,除了一线城市以外,谈认房不认贷意义已经不大了,比如武汉和重庆这样的城市,就算不认房不认贷,还能撬动多少楼市增量销售出来?明眼人都不用解释吧?
关键还是要看这个放松,能不能在有现实供需挤压的一线城市,核心地段,优质房源上实现。
比如深圳,比如上海这样的城市,认房不认贷,炒房大军和资金卷土重来,是有想象力的。
广州没什么用,而北京不用想,也没有多少讨论的意义。至于其他的什么新一线和省会城市,更是没有多少讨论的价值了。
现在的楼市最急缺的,不是什么增量资金,而是流动性,没有赚钱效应和价格行情刺激,很难有流动性,如果政策放开,能够让楼市多军和炒作群体来提供这个流动,自然是好事。
所以,基于两个关键本质,接下来,短期楼市舆论造势炒作,比如什么“会议前,一直鼓吹的救市派急眼了,会议后,楼市看空派傻眼了”这样的论调大行其道,是必然的,但是市场能否回暖,成交量能不能恢复,房价下行的压力是否能扭转,并不值得乐观,至少短期不乐观,不仅仅是信心的问题,购买力和收入的割裂,才是大问题。
中期如果楼市复苏不尽如意,那么进一步的政策加量,更多利好刺激鼓励的出来,也是可以预见的,至少说,拉一波行情的需求还是有的,但是这一波,或许是中国房地产经济最后一次的夜壶效应了。
长期去看,随着保障房,以及城中村改造,统租统管等等全面推行,商品房市场又会面临新一轮价值重估,就算温度高了,不还是有什么房地产税,还有政策箱子里面的调控可以用么?
大家可以发现,这个周期其实设计的很巧妙,对楼市还有炒作套利的群体,下场接盘以后,在限售2年,5年的两个坎上,是不是正好形成了对应?
总的来说,住建部这一次利好表态和发声,可以看作是国家层面为了拉动经济给房地产和楼市进行刺激的开端,当然也仅仅是开端而已,仅凭这个,无法给后续行情和表现带来足够确定性,不管是逃顶,还是抄底,实际上没有多少讨论的意义。
写在最后: 普通个体和家庭,如何看准中国楼市的长期趋势主线,指导自身行动?
前些年房地产走大牛市的时候,很多人天天抱怨房价高不敢入手,眼睁睁看着房价年复一年的上涨,完全没吃到房地产牛市的红利。
但这几年房价稍微跌了一些,就迫不及待的入场了,但却发现房价的下跌似乎才刚刚开始。
从逻辑上来说,这样的群体唱多楼市,鼓吹房价的行为和动作,性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当下逆势还要咬紧牙关,无脑唱多,这个动机就很值得考量一下了:咋,我们被现实和市场毒打了这么久,这个罪总不能让我们一直遭吧?
以前唱多是推波助澜,当下唱多,很难让市场和民众,不产生“这些家伙是不是要设局割韭菜,要么就是打算拉高套现出货跑路了?”的感觉。
2020年开始,喊了几轮抄底?喊了几轮价格洼地?喊了多少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
说句不客气的,能忽悠能上钩的,都基本上被套的牢牢的了,以前客户的怨气和麻烦都没解决,就想着新开战场,开启新一轮收割游戏了?
这动机,犹太资本家看了都要摇头。而且,还挺侮辱人的,真以为现在的市场和老百姓还真么好骗?埋汰谁呢?
有人把过去两三年的房价下跌归结于疫情的原因,其实疫情不是主要原因,疫情最多算是加速房价下跌的进程,而不是导致其下跌的核心原因。国内房价下跌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放缓导致的住房需求增长乏力,进而会导致中长期的供大于求,从而改变市场对后市的预期。
当然,国家看的更清楚,但是经济支柱的惯性和动能,需要时间和过程来调整,而这样的调整,就是未来中国房地产和楼市的主线。
总的来说,对于普通个体和家庭,以及群体来说,看清看准未来楼市的大势,很重要。
每个股市的人刚开始的时候都怀着暴富的心理,后来就成为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未来的楼市亦可能是如此。
对于刚需,改善群体,用消费心态,讲究性价比和对应自身的购买力,过好日子,求稳求安全,才是上策;
对于群体,要有难度升级,考验眼光的清醒认知,增量时代的逻辑和玩法,放到存量时代,是行不通的,机会和空间肯定有,但是注定只会属于具有独立价值分析能力,毒辣的价值选择眼光,以及有充分的缓冲资金护垫的群体。而只知道跟风追涨,闻风盲目行动的群体,还是多看看股市里面的现实案例吧。
以上,就是对2023年7月27日,国家住建部最新对于楼市的利好表态,进行的一次专题梳理和深入讨论分析内容,和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当然,不要认为这样的分析和讨论是泼冷水,耐下性子好好看看文章的逻辑和内容,不比盲目唱多和无脑看空的极端思维,更有意义和价值么?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